查看原文
其他

尼采:疾病才是治愈我们的良药

塞利娜·贝洛克 少数派悦读
2024-08-15



在《瞧, 这个人》一书中, 尼采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他讲道,自己生命中最关键的经历是一场治愈。一直以来, 尼采身体状况欠佳,多次受偏头痛折磨, 先后出现瘫痪、消化问题和眼疾,在生命最后十年里甚至精神崩溃。


对他来说, 换个地方、气候, 换种烹饪方式, 呼吸瑞士山区的干燥空气, 沐浴意大利的金色阳光, 都是治疗身体不适的方法。其实, 环境与气候的改变为他带来的益处远不止身体层面。


这是因为,有时让我们不适的, 可能是所处的文化与社会, 即自身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疾病可以解除思想禁锢


身染疾病的第一个好处在于它所制造的停顿。疾病迫使我们打破日常作息和旧有习惯,让我们远离原有环境,远离一切表面上踏实且舒适而实际上让我们沉睡与瘫痪的事物:


疾病把我们从日常琐碎中解脱出来,也解除了我们的思想禁锢。在独处和休息时,一直束缚我们的常规,终于被思想冲破;参与社会生活时不得不遵循的惯例,病时也被打破。于是, 思想可以游走、探险、飞翔,也可以挖洞、蛰伏,在泥里打滚。


卧床不起,甚至痛得动不了的时候,我们的视角就会发生变化:以前看似重要的,现在却显得可笑;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此刻却涨得硕大无朋;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当下却变得迫在眉睫。


疾病拉近了我们与自己的距离,近得让人窒息;疾病推远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距离,远得难以触及。


此时, 更加沉静、 清冷的光线照在事物上, 有时甚至加上疼痛这个棱镜。也许,这样的光线能够让我们将事物看得更加清晰、准确、客观。




▌疾病可以唤醒沉睡的生命力


承受极度折磨时,内心深处一直沉睡的生命力苏醒并现身。这一生命力抗击病痛,竭尽所能为自己补充营养。


那些转瞬即逝的小乐趣、身边人与日常事的重要性, 此前虽早被遗忘,病时却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以往那些形而上的探求, 病时却显得如此空洞、错位。

病中的我们别无选择:被迫品尝每一个小细节, 避免跌入宿命论的深渊。一颦一笑都是胜利,一呼一吸都是喜悦, 点滴阳光都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于是, 我们体会到了“冬天里的幸福”,欣赏到了“阳光洒到墙上的斑驳“ ;我们学会了感激生命, 像蜥蜴一样, 懒懒地晒太阳。生病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一些重大改变。




▌疾病是治疗悲观情绪的特效药


身体上的疼痛迫使我们战胜心灵中的痛苦。走投无路的我们,不得不动用所有的心智力量来抵抗身体的溃败。所以,疾病似乎成了治疗悲观情绪的特效药。


从某种意义上讲,治愈我们的恰恰是疾病。对人类和生命的厌恶,长期弥漫的不满情绪,这些奢侈想法只属于健康的人。面对痛苦, 这样想简直是自投罗网, 我们的尊严岂能容忍。


如果把悲观情绪视为自我挑战,考验精神和智力, 或者将其视为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决斗, 令人越战越勇, 那么这样的悲观情绪本也无可厚非。


不过,如果它只是痛苦折磨的直接后果, 则断然不可。此时的我们, 虽还活着,但已失去灵魂、意志、本能, 只是在头脑中机械重复身体所承受的一切痛苦。


痛苦达到巅峰时,尼采曾高呼:“即便痛苦, 也不代表我们有权悲观!”他还为自己开了个药方, 即“乐观, 为了康复, 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再次悲观 ”


于是, 康复中的我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它轻松愉快,但调侃味十足;它乐观向上,却适可而止,有些像掺着欢乐的悲观。


正是因为我们曾穿越低谷,所以才懂得欣赏美好;正是因为我们曾体会痛苦的沉重,所以才懂得如何放松。疾病让我们更加深刻, 这场经历堪比新生。


▲《雾海上的旅人》|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有多少种疾病,就有多少种健康


只有生病了,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健康。没有生病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调动自己的防御及治愈本能。


健康不是静态的, 并不存在 “拥有”或“失去”的二元对立。健康是动态的, 是攻打并战胜疾病的过程。健康不是彼岸,不是陌生、敌意地界的另一边。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差别,不在本质,而在程度。

健康是更加和谐、更有活力、 更加集中的疾病,疾病是四处逸散、六神无主、精疲力竭的健康。健康并不代表着没有疾病、感染、病毒、残疾、畸形、意外事故、受伤、 遗传病患, 它只是对疾病的本能抵抗。


如果把健康当作克服疾病的一种方式,那么有多少种疾病,就有多少种健康。我们应当从此摒弃这种观念,即认为只有一种健康、一种正常身体状态、一种普适标准, 认为只有符合标准才算健康。普适生活规范或卫生规定也是不存在的。



遵循世卫组织或医学院的建议,并不足以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最大生命力。


因此,关键在于寻获属于自己的健康。但是,如果不了解自身疾病,就不可能了解自己的内在防御系统与独特生命力。因为这生命力,只有在出现对抗的时候, 才会被唤醒并与敌人不屈斗争。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正是要读哲学的原因,它能帮我们省察人生,从而开启新的生活。


普通人对日常小事都斤斤计较,但是对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头等大事——灵魂的健康却漠不关心。若这样,岂不悲哀?

 

在法国,哲学有着真正的教学目的,它要求全民都要面对它,至少在他们生活中花几个小时来思考哲学问题……没有哲学,你就无法进入成人世界。


或许正因如此,乔布斯才会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乔布斯深深地认同苏格拉底的这个判断: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大事!

 

当我们反思生活的意义,仰望头顶的星空,内察心中的道德律令,追问死后的世界,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照亮,也都是对智慧和哲学的思考。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尼采四书”和杜兰特“哲学精选二书”:


◎“尼采四书”——摆脱束缚,从生命本身探寻意义


尼采的思考之路,不同于过去哲学家着力于对世界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归人本身,回归人的社会和生活,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者。读尼采,是读不完的。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杜兰特“哲学精选二书”——寻求真理,获得自由


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按时间线索从苏格拉底、柏拉图说起,到叔本华、尼采等,被誉为“迄今最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哲学的殿堂》从逻辑、美学、伦理学、政治、形而上学5个部分归纳哲学,涵盖哲学的所有基本理念。杜兰特曾说:“若能寻求真理,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它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


没错,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使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第一哲学家。内容选自[法]塞利娜·贝洛克《镜观者:与哲学家谈生活》。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尼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当疾病与生命同行:为什么真正的健康并不排斥疾病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

这本书曾被视为“精神污染”,也冒犯了很多人

为何新教对资本主义如此重要?

假如邓小平还在

在爱情和罗马之间,她选择了罗马,因此成就了一部奇书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他是“宠妻狂魔”,也是民国“莎剧译者第一人”

多么痛的历史领悟:向101岁的齐邦媛老师致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